182 第六十二章(第4页)
两人沿着长街不紧不慢地走着。
即使他们接下来没有再说话,两人之间的气氛也显得非常融洽。
明明从酒楼到安平伯府有一段不短的距离,边静玉来时是坐车的,现在走着回去,竟是没觉得过去多久就走到安平伯府所在的街上了。
时间是有弹性的,和对的人在一起,总觉得时间流逝得如此匆忙。
“我们这种行为就可以称之为是轧马路吧?”
沈怡忽然说。
吃过烛光午餐后一起轧马路,虽然烛光午餐有些失败,但整个过程也可以被称之为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吧?沈怡的心中忽然起了一丝满足感。
边静玉却有些沉默。
沈怡看向边静玉。
边静玉微笑着说:“轧?马路?马路我知道,马车走的道可以简称为马路。
但你说的轧又是何意?莫非你觉得我很胖?”
呵,他哪里胖了!
他到底哪里胖了?这沈二竟然敢当面说他重得能把大路压了!
不知道为什么,沈怡总觉得边静玉那平静的微笑中似乎带着一抹杀气。
此后二十多年,沈德源仕途顺达,一路官至吏部侍郎。
他与苏氏情投意合,育有两子一女。
因沈德源出生于寒门,沈家的人际关系非常简单。
他的妻子苏氏是他年少求学时的学院先生的女儿。
长子已经科举出仕且已于两年前娶妻虞氏,女儿则在一年前嫁入了沈德源昔日同窗好友钱家。
这两门亲事都可谓是门当户对。
至于沈德源的次子,他尚且年少,已于早年定亲,但至今还未到婚期。
与边静玉定亲的便是沈德源的次子沈怡。
沈怡出生后,曾啼哭不止。
沈家为他请了诸多大夫,却始终看不出毛病。
那时沈德源官位不显,见幼子越来越虚弱,不得不厚颜求到安平伯面前。
安平伯府再如何没落,也是普通人眼中的高门大户。
拿着安平伯的帖子,沈德源终于为幼子请来了一位太医。
可是,请来的太医依然看不出沈怡有什么毛病。
苏氏无奈之下抱着幼子求到了神佛面前去。
当日,有大师言明,沈家幼子是因魂魄不稳才会日夜啼哭。
这位大师有慈悲心,就赠了一块平安牌给沈怡,又建议沈家给幼子取女名,且让他在十六岁之前不要见外客。
事情便是如此神奇,等苏氏给沈怡佩戴好了平安牌,沈德源又将“沈怡”
这个名字写进族谱,唤幼子小名怡娘,沈怡从此就好了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