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摄政王府的后院(第2页)
若是陈氏生下孩子,倒是可以抱到自己跟前来养。
她已是快三十的人了,红颜未老恩先断,这辈子眼见是不可能生出孩子来,能有个孩子记在名下,从小抚养长大,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,将来也是终身有靠了。
陈氏年龄不大,心眼不少,看着老实,实则颇有心计。
王爷在得知要娶公主后就开始给后院的女人们用避子汤药,瞎子都能看出他不想在这种时候节外生枝,偏偏陈氏人小心大,居然敢阳奉阴违,竟然还真让她赶在公主进门前怀上了。
想着想着,她若有所悟:“难道陈氏所图不小,盯着你我这侧妃的位置?”
韩氏不温不火地笑道:“你想多了,今儿晚上看王爷怎么说,不就什么都清楚了?”
陈氏那点儿小心思,她自然也看得很明白。
她进府多年,很了解王爷的性子,决计不会容忍陈氏了。
后院女人争宠,弄点儿无伤大雅的小手段,撒娇作痴,他可以装不知道,偶尔还乐在其中,但是如果坏了他的大事,他收拾起来眼都不会眨一下。
陈氏进王府还不到一年,统共也没见过王爷几次,还以为摄政王府的后院与那些大家子的后宅差不多,把她生母做姨娘的手段使出来就能出头,到时候只怕她哭都哭不出来。
杨氏想着王爷的反应,不禁舒爽地笑了起来。
两人回到王府,来不及更衣便去了萱草堂。
老王妃正笑逐颜开地与宋妈妈猜测未来孙子的长相,又说起儿子小时候的趣事,整个人容光焕发,仿佛年轻了十几岁。
看到杨氏和韩氏进门,她立刻笑着冲她们招手:“安王府可热闹吧?”
杨氏欢欢喜喜地点头:“可不是,今天看到不少漂亮的小姑娘,安王妃为安王爷相中了好几个呢。”
“是吗?”
老王妃眉开眼笑,“安王府身边侍候的人着实不多,还都是老人儿了,进几个人也是应当的。”
“是啊。”
杨氏勤快地用手背试了试老王妃的茶碗,发现已经凉了,便端起来递给跟着的大丫鬟素心,让她去换热茶。
她一边侍候一边笑道,“要说起来,还是咱们府里人手齐全,等到王妃进门,也不担心没人帮着侍候。”
宋妈妈也跟着凑趣:“我看跟在公主身边的四个陪嫁丫鬟都不像是为王爷准备的,公主年少天真,也想不到这些,如今咱们王府里侍候王爷的人齐全,正好免了公主成亲后为此忧心,岂不两全其美。”
她早就想提醒老王妃要留心公主那儿的反应,奈何老王妃自听到喜信后就欢天喜地地想东想西,让她找不到机会说,这时终于可以说出来了,正好又有两位侧妃在,可以帮着参谋,应该能想到安抚公主的法子吧。
听宋妈妈提到公主,杨氏看了她一眼,笑容可掬地说:“可不是。
公主即将进门,府里就传出喜信,正是开门见喜的吉兆。”
老王妃听不明白这些弯弯绕的话,眯着眼直点头:“是啊,是啊,公主果然是个旺夫旺子的贵重命格儿。
你们这可提醒我了,如今陈氏有喜,我光顾着赏她了,却不可轻慢了公主。
宋妈妈,你去我的箱子里翻翻,给公主备份礼,明儿派妥当的人送去。”
宋妈妈答应着,去厢房开箱子,一边翻拣合适的礼物一边盘算着,这礼可真不好送啊,说出的话稍有差池,便会让公主误会,认为他们这是借着王府里的侧室怀孕去给她个下马威,那以后还怎么过日子?看来还得去找王府的大人们商量,千万不可让公主没脸,这不是还没结亲就结仇了吗?
皇甫潇将楚灿华从安王府秘密带走,就去了刑部,在那里一直待到晚上。
府里派去报信的人始终没见到王爷,也不敢在衙门里宣扬,只得守在耳房候着。
两代勇毅亲王都治家甚严,外事不传内,内事不传外,那报信的小厮不敢打听,也不敢回去,只饿得前胸贴后背,才看到王爷出来。
他赶上去跪下,口齿伶俐地禀报:“王爷,陈孺子诊出喜脉,老王妃命小人来给王爷报信。”
送皇甫潇出来的几位刑部官员纷纷拱手道喜,心里却各有计较。
摄政王终于有后了,确实可喜可贺,但是时机不对,公主还没进门,就出了这种事,都知道北地胭脂性情直爽泼辣,说不定明天就闹将起来,摄政王府从此就要家宅不宁了。
皇甫潇神情未变,淡淡地摆了摆手,便翻身上马,向王府驰去。
王府的四大家臣录事参军齐世杰、长史吴明宪、主簿徐志强和卫帅岳坚都等在议事厅,门房已经得了关照,王爷一回就向他禀报了。
皇甫潇便没去后院看母亲,先去了议事厅,又吩咐摆饭,与四个心腹边吃边谈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