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2(第3页)


    一群大人被她逗得哈哈大笑,都说看不出来是个小油嘴儿,这么会哄人。
    刘惠酸溜溜的说:“这才是小棉袄,我家这仨,是破布条儿,四处漏风不说,还冷不丁会扎我一下嘞!”
    小彩鱼笑嘻嘻的点头,表示赞同。
    众人更是大笑不已,春苗似乎是有心事,在大家的说笑声中,弱弱的说:“奶,我,我初中考完了。”
    “完了就完了呗,明儿领成绩通知书把铺盖搬回来,别把东西落下。”
    没听到自己想听的,春苗苦着脸,“奶,那……”
    “那什么那,你这孩子咋这么墨迹,有屁快放。”
    崔老太剔着牙,哈欠连天,生产队的活,吃是吃不饱,累是累得要死,要不是有幺妹这个小活宝撑着,她早就想睡觉了。
    黄柔眼珠一动,忽然明白过来,“要考高中啦?”
    春苗点头如捣蒜,如释重负。
    现在的初中和高中都只有两年,去年以前都是春季学期毕业,这两年开始渐渐往秋季学期推移,可饶是如此,一年也上不了几节正经课,都在学工学农呢。
    “你觉着考得怎么样?县城高中能上不?”
    春苗害羞的点点头,“应该没问题。”
    其他大人都不说话,看向一家之主崔老太。
    崔老太悠哉哉剔完牙,这才抬了抬眉毛,“看我看啥?我说不让她念了吗?”
    春苗一愣,随即大喜,难以置信的问:“真的吗奶?我真的可以去念高中吗?”
    要知道,两年前的现在,奶奶可是连初中都不想让她念呢。
    那时候她还只是十二三岁的半大孩子,现在她可是接近十六岁的大人了,下地挣工分能得六七分了……奶奶居然不让她挣工分减轻家庭负担,反而还同意她上县城读书?
    每个月雷打不动要交好几斤粮不说,还要钱,买书买牙膏买手纸,哪一样单拎出来都是要花不老少钱的啊,不止不能给家庭减轻负担,还加重大家负担,让全家大人养着她,供着她?
    跟她玩得好的三个好朋友,都是大河口公社下其他几个生产大队的,连初中结业考试都没参加就被家里人催着回去挣工分呢!
    春苗觉着,现在的她像踩在棉花上,美丽而幸福,但又担心一步不慎,她就会从棉花上摔下去,摔得分不清东南西北。
    “只要能考上,随你念到哪儿,咱们家就供到哪儿。”
    春苗激动得声音都变了,“真的吗?奶奶,我……我……”
    崔老太抬手制止她的结结巴巴,这个大孙女作为家里第一个出生的孙辈,几乎从小就是在她怀里捂大的,可性格却没得到老太太半分真传,温柔胆小,畏畏缩缩放不开手脚,一点也不像下头这六个妹妹。
    “我把话撂这儿,你们谁有本事读就读,哪怕读到北京,我也供!”
    这掷地有声的话,仿佛给崔家七个孩子画了一道保命符,以后啊,除非她们自个儿不愿读,否则谁也不能让她们失学,辍学了!
    崔老太虽然不满她的温吞水脾气,但疼爱是真的疼爱,“我听你四婶说,你学习好,我说出去也有面子……高中必须好好学,即使以后回来种地,家里也会想办法给你弄个工作。”
    这年头,城市户口毕业的初高中学生,得下乡插队,满两年后方可回城参加户口所在地(街道办)组织的招工,哪怕是革委会主任,县委书记家的孩子也得插队。
    而农村学生则直接回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,城里招工基本不会面向他们,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在村小学当个代课老师。
    崔家所有大人已经想好了,孩子们不能回来种地,必须进城当工人。
    刘惠赶紧推了推闺女,“还不快谢谢你奶,还有你四婶,以后毕业找工作还得靠你四婶呢。”
    她顿了顿,讨好的看向黄柔,“听说学章现在是县供销社书记,咱们春苗以后要也能进供销社就好了,你看哪天问问他,能不能给安排一下?”
    那样的话,连高中也不用读啦!
    不就卖东西嘛,会称重会找补钱就是了,读那么多书干啥?
    她都听说了,那些城镇户口有关系的,初中毕业就能参加工作。
    他们老崔家现在怎么说也算“有关系”
    那一挂了吧?书记都是他们家姑爷呢!
    要是能去供销社站柜台,那得多风光呐!
    到时候全牛屎沟全六甲村甚至整个公社都知道,她刘惠的闺女在供销社站柜台,她走路都能带风呢!
    黄柔为难道:“事情不是大嫂想的这么简单,户口和组织关系在那儿卡着呢,他也没这么大的人事任免权……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