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兄难为177(第2页)


    。
    这一波不到两姐妹定亲是觉得不会平静的,所以大牛决定提前启动自己去县城的计划,先带着两姐妹出去避避风头,躲过这一波。
    当事人都不在村里了,那这事差不多就能慢慢平息,到时候还有来求娶的,那就真能好好考虑了。
    在大牛做好了决定后,本来该慢慢解决的事情就快刀斩乱麻,一家人聚齐的时候通通说清了。
    包括家里的地,分成了等份的四份,四兄弟抓阄决定谁是哪一块地。
    家里的存银以前一直都是大牛管着的,就算是食肆交给了二牛小夫妻俩管着,但总帐也是在大牛那里。
    这一次也是彻底地将银钱分开了,父母留下的等分,这些分下去的就是大妹和二妹的压箱底钱,三牛和四牛读书的钱。
    以后两姐妹除了出嫁时,家里的兄弟姊妹会给置办基础的嫁妆外,不想坐吃山空就得自己挣。
    三牛和四牛两个读书的,分到的这些绝对是不够以后赶考进学的所有用度,所以没钱了要么自己去挣,要么先借后还。
    大牛知道真要赶考继续进学的确还需要很大一笔钱,所以大牛也说了自己那里可以借,并且不会催还,但其他的兄弟姊妹不愿意也不能有任何抱怨的言语。
    三牛马上就要十六岁了,大成朝“十六成丁”
    ,等三牛满了十六岁,大牛就不会供大部头的花销,但吃穿用度都是大哥管,四牛同样,一视同仁。
    至于食肆,还是同先前那样,在两姐妹出嫁后,都不再能得那一分利,而大牛的那一份取消的时间则是等到大豆子六岁时。
    大豆子现在是一岁半,六岁大豆子就要开始进学或者学手艺了,也逐渐到了花费大的时候,这笔利大牛就算是给了张家的下一代。
    而那时两姐妹以及三牛和四牛按年龄看也都差不多成家了,食肆所有的利就归了二牛小夫妻俩,以后其余人除了帮工的工钱外,是不能去分利的。
    对于这件事,大牛想过很多次,最终决定按照这样的章程做。
    其原因在于,大妹和二妹两个如果不出嫁另说,出嫁了作为嫁出去的人,牵扯的人多了,再掺和娘家的买卖很容易产生矛盾,大牛觉得还是在根本上解决最好;
    三牛和四牛年纪最小,成长包括读书是享受到兄姐们的照顾的,这一份利从哪方面说都是不能占的;
    最后的大牛则是自己愿意跟食肆脱开关系,让二牛夫妻俩成为管理的人。
    而那一份利,大牛也不觉得自己不要是多大的损失,他自己有信心养活自己。
    毕竟“内容为王”
    ,只要手艺好,再开一家饭馆也会有市场。
    最后是家里的房子,房子可是一笔大财产啊。
    因为房子总不能隔成几块,平均分配吧。
    所以大牛说的是,除了自己,大妹,二妹各占一间屋子,二牛,三牛,四牛三兄弟一人是两间,而公共的屋子都是公用。
    每个人分得的屋子都是各自的,其余人都不能随便占,即便大妹和二妹出嫁了,回来也一定有自己的屋。
    如果二牛,三牛,四牛成亲生子了,生的孩子多地方不够用了,那也只能调换两间大些的屋,不能多占,或者要么你就自己另外建屋去,反正家里每个人的屋子都不能占。
    最后直到兄弟姊妹几个都过世了,愿意留给谁就留给谁,但也只限于家里人。
    而像粮食农具这些也都是均分,家里的几个人都没有什么可争的。
    大黄马上就到十一岁,按照这时候耕牛的寿命,最多也就是六七年了,这也没什么好争的,张家分家产时都是担心自己得多了,其他人分少了。
    所以大黄还是就留在家里,让大黄顺着农时该干活就干,该歇着就歇。
    更别说家里人都离家后,地分给了四人,但地还得是在村里的二牛照顾,所以大黄留给二牛来说最合适不过。
    像有些人家一样,牛这家用十天,那家用十天,到最后牛反而早早地累坏了,因为各家都担心自家用牛用少了吃亏,这样只留给二牛也免得出现这样的问题。
    平日里没什么感觉,真要分产时,琐碎的事一堆,不过好在大牛早之前就有分产的准备,所以这一次倒还算顺利。
    当然这主要是一家人没有像别家分家时打起来了一样,每个人都只想自己得更多,总觉得自己吃了亏。
    如果是曾经的张家,说不定还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,但在现在的大牛的影响下,张家人都更看重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,更愿意向前看,而不是向“钱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