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 偶遇张仲谋(第4页)
。
2000年,因世大被收购,其创始人张汝京来到大陆,创办中芯国际,复制了台湾晶圆代工模式,大陆地区由此诞生了第一家专业的半导体代工企业。
海峡产业格局的突变令曹兴诚和张忠谋不安,两人的行动却大相径庭。
彼时,台湾当局对于晶圆厂严防死打,严令禁止台资投资大陆。
但曹兴诚早年便看好与大陆合作,面对中芯国际,他再也坐不住,抢先以“援助”
的方式创立了苏州和舰科技。
据称曹兴诚非常崇拜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,和舰科技的名称由此而来,在设计上,曹兴诚还专门提出要求,将厂区的建筑打造成了一艘即将要启航的战船。
这艘野心勃勃的战船,给曹兴诚带来了大麻烦。
据知情人称,面对大陆的半导体代工厂,张忠谋也很心急,但是他没有轻举妄动,而是等到台湾当局“法令”
允许,才赴上海松江投资设厂。
另一边,曹兴诚在当局政策未开放的情况下强行“登陆”
,由此遭到的严厉打击,引发“检调”
大动作、超频率搜索联电,就连高层人员的私人住宅都遭到多次突击检查。
面对政治压力,曹兴诚没有丝毫服软的意愿,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讽刺当局,还屡次登报予以回击。
他半讥讽地说:“如果早上搭飞机去上海,傍晚再坐飞机回台湾,这样就不算出走大陆了吧。”
强硬的态度最终给他带来了法院的起诉以及绵延不绝的“政治”
麻烦。
因为诉讼频频,曹兴诚于2005年6月辞去“国策顾问”
的职位,伴随事件愈演愈烈,为了不连累联电,2006年,曹兴诚突然决定辞去联电董事长的职务,进入退休状态。
1年后,台湾新竹地方法院裁定曹兴诚无罪,但他带领台联电超越台积电的梦想已然破灭,联电也随着灵魂人物的离开而渐行渐远。
曹兴诚离开后,半导体产业持续风云变幻。
英特尔进入ARM芯片代工市场,承接展讯的业务;三星成立独立的代工部门,并替代台联电,成为与台积电你追我赶的角色;紫光集团联合大基金,创立了长江存储,大陆晶圆代工由此进入鸿篇巨制时代……
这样的变化下,联电几乎没有可能再现过去的荣光。
曹兴诚的后继者们,无论是胡国伟、洪嘉聪,亦或孙世伟,均未能重现曹兴诚时期联电的雄风。
对于突如其来的告别与戛然而止的王者梦,曹兴诚从未对外吐露心声,这也符合他一贯的作风。
在台湾业界,曹兴诚是个特立独行的人,按照周围人的说法,他本人低调,话不多。
但在舆论眼里,曹兴诚却是个口无遮拦的人:他公开质疑张忠谋巨额的分红,直喷“台联党立委”
是哗众取宠的小丑。
他的言论时常在岛内引发争议,外界对曹兴诚的评价也因此毁誉参半。
曹兴诚不在乎褒贬,他说“社会形象是很空洞的东西,不用花力气去装假。”
在联电人眼里,曹兴诚也如其所言般是个有血有肉、非常真实的人。
在台积电,张忠谋的形象非常崇高,下一级主管和他都相去甚远,而联电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大没小,大家在相互吐槽和开玩笑间一起做大。
这一切与曹兴诚的性格息息相关。
曾有联电管理层说,曹兴诚是典型的魅力型领导人,他聪明、擅长谋略,但从不高高在上。
虽然话不多,但他发声时很坚定,其行事风格同样如此——想做的事,他会相当高调,并且义无反顾。
从联电彻底转型到坚持投资大陆再到与台湾当局对峙,曹兴诚的举动无不印证了这一性格特征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